中国版“硅谷”来了!就在这条魔力“走廊”上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印发,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蓝图铺就。《规划》提出“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5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劲支撑,打造中国版“硅谷”,形成全国创新发展重要一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已经拉开序幕,区域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沿广深轴线长度约180公里的区域,集聚了高科技企业、人才、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初步形成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对标美国硅谷、波士顿地区等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区域,加快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不仅顺应全球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实现新时期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的重大部署,将更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构建“一廊十核多节点”格局
“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是顺应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纵观国际创新发展经验,美国硅谷、波士顿地区等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区域,其各类创新资源呈现出“廊带”分布的特征。从广州到深圳的以高速公路、轨道等交通要道为依托的轴线区域,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顺应全球科技发展趋势,是广东省新时期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空间范围为:沿广深轴线区域,北起广佛交界处,经广州主城区、东莞松山湖、深圳主城区,南至深圳大鹏新区,沿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珠三环高速东段、穗莞深城际、广九铁路等复合型交通要道所形成的创新要素集聚区域,长度约180公里。
“根据大数据分析和创新要素空间聚集的动力机制,提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一廊十核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廊即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依托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等复合型的交通通道,集中穗莞深创新资源,三市连成一个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功能贯穿的创新经济带。
十核是走廊范围内创新能力和潜力最强的十个区域,是由省级统筹指导打造的创新战略高地。根据目前的科技基础和建设情况,具体分为三类推进:
一是加快发展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创新城、广州中新知识城、深圳坂雪岗科技城、东莞松山湖;
二是着力提升广州科学城、深圳高新区的创新能级;
三是积极谋划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深圳国际生物谷、深圳空港新城、东莞滨海湾新区等产业布局。
多节点是具有一定创新基础,发挥示范效应,推动区域发展的创新节点,主要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加以推进。包括广州国际生物岛园区、深圳-凤凰文旅科技小镇、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
再造全球创新经济产业带
“广州、深圳两个中心城市一直是我省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通过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广深的‘双引擎’作用,辐射带动其他区域创新发展。
”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东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广州、深圳、东莞3市,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已经具备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坚实基础和显著优势。
深圳、广州和东莞三市的创新发展基础雄厚,特别是企业创新优势突出。三市以占全国0.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6%的GDP;人均GDP13.7万元,超2万美元,超过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标准。特别是在创新经济方面已有良好的创新基础,聚集广东六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布着一批全球知名、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和潜力巨大的“瞪羚企业”。
2016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4805家,拥有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华大基因、OPPO、大疆创新、广汽集团、广药集团、金发科技等,多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扎根于此。
从科研机构来看,三市拥有双一流建设高校2所和建设学科18个。截至2016年底,建有2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6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97家新型研发机构、44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集中布局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东莞散裂中子源、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深圳国家基因库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拥有本省及双聘院士15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专家161名,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112个。
深圳、广州和东莞三市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2011年的2.53%提高到2016年的3.19%,超过创新型地区水平;2016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分别达到10.5万件和2.2万件,其中深圳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总量的47%,连续13年稳居全国首位。
对标美国硅谷、波士顿地区等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创新政策环境,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专项系列支持政策。“从发展普惠性科技金融、创新土地利用机制和项目审批体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建立协同管理机制等方面,加强政策探索,破除发展存在的制度性、体制性障碍。
”该负责人介绍,推动走廊内政策互动,统筹协调走廊内的重大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等,重点研究区域产业共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创新人才跨区域流动等政策措施,保障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市创新活动各有特点、形成互补。如果能充分发挥多种元素聚合叠加,必将在中国乃至全球再造一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经济产业带。”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提出建设发展的“三步走”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科技产业创新能力领先全国;第二步,到203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深圳拟实施六项重大工程
今年9月,广东省委常委会议强调,要集中力量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发挥好深圳、广州龙头带动作用,沿广深轴线形成高度发达的创新经济带,辐射带动全省创新发展。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已启动《深圳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实施方案》编写工作,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将分四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成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主引擎,形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基本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
第二步:到2025年,成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引领区,实现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创新型城市行列,现代化新经济发展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第三步:到2030年,基本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创新能力跃居世界创新型城市先进水平,强力支撑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打造“中国硅谷”,成为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支点。
第四步: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水平世界领先,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先锋力量,为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形成强力支撑。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的“十核”,深圳占了四个,接近一半。“目前,初步设想是构建‘四核十八节点’的空间格局。在规划原有的十五个创新节点上,拟增补三个备选节点。”
该负责人表示,四核为深圳空港新城、深圳高新区、深圳坂雪岗科技城、深圳国际生物谷。目标是构建科技创新重要空间载体,打造全球顶尖科技产业创新平台,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深圳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拟实施六项重大工程,分别是人才集聚工程、成果转化工程、企业培育工程、产业集群工程、平台建设工程、创新环境工程,每一项工程包括若干个项目。”
该负责人表示,将尽快完成《深圳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实施方案》编写工作,稳扎稳打地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深圳段建设。
充分发挥深圳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产业链配套完善、市场化程度高、深港合作等优势,着力破除人才集聚、企业培育、平台建设、技术攻关、区域发展等重点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进一步集聚创新型人才、先进科技成果、创新型企业,抢占关键核心技术制高点,完善创新平台体系,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环境,率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引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全省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样板”支撑。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